学校主页 | 部门信件 | 信息报送入口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信息 > 高教视野 > 正文

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作者: 来源:  日期:2020-10-13 08:57:18 人气: 标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要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高校是中外人文交流、中外社会思潮荟萃之地,是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要肩负好意识形态话语权和主导权的责任。高校在守好意识形态阵地、抵御外来意识形态渗透的同时,应利用自身在中外人文交流中具有的独特优势、地位和作用,主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为提升中国国际传播影响力、增强国际话语权作出应有的贡献。

凝聚好主动传播的共识。一是要认识到西强我弱的国际传播新格局。长期以来,国际传播领域的话语权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当代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也主要来自西方媒体,中国故事常常得不到真实的呈现,甚至还被误解、歪曲。二是要认识到提升我国国际传播影响力的迫切性。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西方国家加剧了对我国的言论攻击。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西方媒体用尽手段大量负面报道我国抗击新冠肺炎事件,攻击我国政治体制。

建设好国际传播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传播渠道上,高校可以利用面向全球开放的慕课、建设好学校英文网站、师生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在国际媒体上发表言论等传播渠道,同时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新媒体、5G、大数据等新技术。在传播方式上,既要有“中国元素”,又要用“国际表达”,要针对受众的思维特点、接受习惯、语言特征,使用有亲和力、吸引力较强的传播方式。在传播内容上,要找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话语共同点、情感共鸣点和利益交汇点,以生动的事实、客观的信息展现中国成就、中国思想、中国主张。

运用好国际交流途径新时代高校国际交流合作肩负着增信释疑、融通中外、传播中国理念的使命。高校师生在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时无形中就成为了中外人文交流的使者,要在各类国际交流活动中主动去讲中国故事、表达中国声音、展现良好的中国形象。一是在“走出去”的交流合作中传播。高校要利用好在国外承办孔子学院、教育机构、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师生出国境学习进修等机会,主动开展公共外交,传播中国思想和价值观念,争取中国话语权。二是在“引进来”的交流合作中传播。高校在招收留学生、聘请外国教师、开展科研合作、组织国际会议和培训的过程中,要有意识、有设计地向外国学生、学者展现中国文化、中国社会发展成就,传播中国文化、中国教育理念和经验、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促进国外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同。

作者:郑蔚

本文网址:21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