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部门信件 | 信息报送入口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信息 > 高教视野 > 正文

教育规划(2010年—2020年)这十年——思考与实践

作者: 来源:  日期:2020-06-01 15:28:48 人气: 标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这为高校尤其地方高校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努力方向:挖掘区位优势,强调差异化发展,结合高校传统和自身特色布局一批支撑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学科,聚焦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中的实际问题,支持交叉学科建设。以学科发展为抓手,深入挖掘创新合作形式,通过联合办学、项目对接、合作研发等方式,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大应用型研究的力度,推进评价体系的深化改革,搭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及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使科学研究直接对接区域发展的第一线。最重要的是完成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创新型、实践性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充分激发政府、行业、企业和高校的联动培养机制,打造品牌,为区域社会培养适应行业、企业核心素质和能力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助推人才智力高地的形成。

程华东(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2010年7月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开启了我国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新征程。教育规划这十年,“教育成就是全方位、开创性的,教育变革是深层次、根本性的”“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中国教育进入新时代”。教育改革试点、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奋进之笔”……这些历年教育工作的主题词,绘就了教育规划稳步实施和教育现代化加快推进的“里程表”。2018年9月召开的第五次全国教育大会,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全方位部署。在关键而特殊的2020年,要聚焦“圆满收官,开好新局”,应“向内聚力、向外凝智”,筑牢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持续写好教育“奋进之笔”;应“向下扎根、向上拔节”,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能力,不断激发教育发展动能;应“向后稳舵、向前奔跑”,巩固教育综合改革成果,奋力开启教育未来发展新局。

陈鷟(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教授):

教育强国的核心是教育质量,关键是内涵发展。着眼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高等教育必须突出内涵发展。一是要倡导多元、多样、开放、科学的教育质量观,避免用一把尺子来衡量不同类型高校的教育发展质量。二是要强调教育教学质量。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以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为引擎,带动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三是要重视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使他们不仅“愿教”“能教”,而且还“会教”“善教”。四是要培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习环境与氛围,营造服从和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全员育人环境与氛围。五是要建设先进的质量文化。不论是国家层面的水平评估、审核评估,还是学校内部的课程评估、教学督导和专业认证,都属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范畴。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文化因素。这就要求我们从质量保障走向质量文化,建立起中国特色的教育质量管理思想与模式。一旦形成了稳定的、先进的质量文化,高等教育强国的梦想便指日可待。

张小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教授):

任何关涉国运兴盛的大计战略,均需要谋定而后动,均需要纲举目张的规划指引和推动,教育也不例外。回顾十年来中国教育走过的路,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教育以育人为本的根本要求更加明确,改革创新推动教育发展的动力更加充足,教育公平的国家政策落地更加坚实,教育质量提升得更为快速,“教育振兴全民有责”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不低于4%的约束更加硬核,可以说,十年来教育事业发展。全面实现了既定目标,这与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也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举旗定向、指示发踪密不可分,证明了“十年教育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当然,中国教育事业也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指导思想、工作方针、战略主题等方面,及时吸收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做到了很好把握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形成了在中华大地蓬勃发展的生动实践。

李洪波(江苏大学党委副书记):

高等教育在这十年中,为国家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贡献力量。一是学生的获得感提档升级。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江苏大学形成了“大众化创新创业知识素质教育与创业精英化个性化培养相结合”的“135塔式”立体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学生高质量就业成效显著。二是教师的幸福感提档升级。高校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江苏大学不断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营造尊师重教的风尚;持续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培育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创新团队;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为教师的稳定发展、成名成家保驾护航。三是学校的贡献度提档升级。各高校以特色发展为目标,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江苏大学坚持“工中有农,以工支农”的鲜明办学特色和独特的文化情怀,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和“一带一路”倡议,大力加强农业机械化研究,举办“一带一路”农业现代化国际合作发展论坛,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发展。

铁铮(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这句话,用在评价教育规划这十年上是再合适不过了。这十年,是一个飞速发展、千变万化的新时代。这十年,中国教育的成就有目共睹。成就不说跑不了,差距不说不得了。就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评价而言,显然不全是好评如潮、一片点赞。对此,更应该高度重视、认真分析、正确对待。人民群众之所以对教育存有负面评价和差评,原因大体有三。一是再完美的教育规划也会有疏漏,也会有不尽人意之处。因此,人民群众有些不满也是在情理之中。二是随着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教育的期盼也不断提升,而现有教育对这些期盼,很难全部一一回应。三是教育本身的确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尽快加以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人民为中心。教育的发展和繁荣亦是如此,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是一句口号,而应成为教育部门、教育机构和教育人的具体行动。

卿涛(石河子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2010年—2020年,这十年正是我们冲刺小康决胜的十年,也是面对世界大变局时期。在这种背景下,教育改革的步幅和强度前所未有。一是对培养什么人才的指向性更加聚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锤更实、节奏更强劲。二是教育改革更加贴近民生期盼,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愈加紧密,教育公平、教育扶贫、教育质量成为攻坚重点,这些都不断彰显中国特色教育的本质。三是改革措施精准性、灵敏性增强,直击社会热点和痛点。这些年来,各级教育部门针对校园欺凌、食品安全、本科教育质量、师德师风等问题频施重拳,一些领域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实践上都逐步找到了应有的轨道。四是教育改革的开放性更强、公众参与度更高,教育改革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容错空间小,如果苛刻一点,可以说不允许失误。这些年,教育话题在公共讨论空间占据了极大比例,参与者可以说是涵盖了所有社会阶层和群体,这应该说是可取之处。

@ 韩宝志(天津大学档案馆馆长):

这是不断完善的十年,中国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备,教育的结构更加合理,高校不仅培养了大批人才,更产生了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国际科技发展前沿的优秀成果;这是人们对教育给予更多期待的十年,中国尊师重教的传统,使得人们面向未来更加重视教育,特别是教育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是依法治校、加强管理的十年,高校大学章程的制定,让校内各种权利的划分更趋向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的大学进一步加强了党的领导,“四个服务”成为重要要求;这也是大学反思的十年,中国大学在新时代如何作为,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真正完成好“立德树人”的使命;这十年中,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本科阶段教育得以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得到了普遍的重视。面向未来,我们特别期待下一个十年规划,引领中国的教育更好满足人民的向往,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更符合人才全面成长成才的规律,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更多的研究结出硕果累累,为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教育》杂志


本文网址:1980.htm